探秘市民看到收到的天气预报是如何报

北京扁平疣主治医院 http://m.39.net/news/a_8605173.html
每天晚间新闻节目过后,电视上的天气预报新闻是如何制作的?每每到突发天气前夕,手机上就能收到预警的短信,这些天气预报信息究竟从何而来?如何走进市民生活之中?记者龚萍摄3月23日,世界气象日当天,记者探访位于东西湖区的武汉市气象台和武汉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,一个被称作武汉市天气预报“最强大脑”,一个被称作武汉市天气预报对外的“发言人”,打探天气预报的预测和发布的“生产过程”。“最强大脑”作息时间“看老天脸色”夏季汛期忙到吃住在气象台武汉市气象台被称作武汉天气预报的“最强大脑”,公众收到的天气预报核心信息,就是从这里“生产”出来的。23日,记者在气象台的办公区域见到,里边有多台电脑设备,可以同步开启多个天气信息的系统,供天气预报员们进行资料查看。当班的首席预报员姚望玲告诉记者,天气预报的分析和预警预测,是将分布在市内各处的气象观测站的数据采集汇总,再根据周边的天气情况,高空天气变化以及地域天气特点等因素,进行综合分析而得出结论。姚望玲介绍,大家最常见到的天气预报分为三种,即短期临时预报、常规短期预报(3天)、中期预报(8天),此外还会根据特殊时间点如春运、大型活动、中高考等,发布专题的天气预报信息等,这是对公众的预报内容。短期临时预报,就是大家常见的雷电预警、暴雨预警、大风预警等,信息是通过天气雷达系统进行监测而来,一旦发现有短期的天气变化,可能影响到公众的生产生活等,就会即时进行对外发布,发布的渠道有短信、微博、传统媒体等,提醒大家及时应对。“最强大脑”的工作繁忙程度,要看“老天的脸色”,根据每个区域天气特点不同,天气预报的工作特点不同。姚望玲说,每年的汛期天气是武汉最关键的天气预报时段,哪怕是一个小时时段的降雨,可能就会对生产生活乃至生命安全产生影响,因此汛期的天气预报几乎是以小时发布的,在关键的节点,甚至是每隔几分钟都要进行预测,预报员们都是吃住在气象台,一刻都不敢松懈。抖音账号都开了天气预报“发言人”多平台“发声”每晚的新闻节目过后,电视上总能准时见到气象节目,这个节目就是由被称作天气预报“发言人”的武汉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来进行制作完成的。23日,记者在该中心见到,有两个演播厅是专门用来制作天气影视节目的。大家平时见到气象主持人站在一幅气象云图前面侃侃而谈,其实真实的现场是,只有一块蓝色的背景板和一块电子显示屏,主持人就要在这里完成天气预报节目的录制,进行后期的录制,可谓难度不小。据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,除了气象影视节目、手机短信之外,对公众发布天气预报的渠道还有传统媒体、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180woai.com/afhgx/5816.html


冀ICP备2021022604号-10

当前时间: